我國政治制度利弊談〔續論篇〕 整理編寫: 方高明
官與民:官即一方之主。官有在位與退位,而民不存在“在退”兩字。官從民起,官權利始終是民給予的,之所以為官必須為民,官在位時間應大干一番利民事業,造福于民其實就是造福自己,這個信念是每個官員必須具備的,任何官沒有任何理由看不起民,民是官的衣食父母,官是民的權益代表與領導者,官民是船與水之關系。無論官還是民,都需要覆行自已對于公共事業的責任,而這種責任,對于民來說表現為公民精神,而對于官來說是德政思想。知識有助于美德思想的進化,培養德性與智化是需要教育的兩個重要方面。官所承擔公共利益的權益責任遠大于民。在一個自由文明高度發達的國家里,官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有同等的公民權利與義務,官民也自然沒有天然的區分,官在位是官,退位則民,民是小人物但難以成為小人則容易成為君子,官是大人物由于權利私用則易成為小人而產生黑官,甚至貪得無厭而引起民憤使之被迫垮臺成為千古罪人,之所以必須選君子之民為官??傊?,正確理解官民關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大進步!
一個國家的體制直接影響到官民關系,直接談“中國到底是搞一黨執政體制好,還是搞多黨執政體制好!”在此要做個重要更正:有的甚至有多數人總喜歡把我們黨實施的“一黨執政”稱之為“一黨專政”,這種說法是嚴重錯誤的,因為自從新中國成立之年起,我們的共產黨就提出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政治制度”,這與其他國家只有一個黨派執政下的情況是顯然不同的,根本算不得 “?!?amp;mdash;因為我們始終強調要讓那些與共產黨共同創立新中國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實現民主協商,不可能讓民主黨派成了政治協商過程中的“拍手”者與政治看客,更不可能使共產黨的執政有了“?!钡某煞?。我們正在努力加大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力度,使我們新中國成立初期就建立起來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政治制度”逐步得到真正的落實,只有這種體制才最適合我國富民強國的發展。
一些國家多黨執政,通過競選機制,勝者執政,敗者在野,雖然勝者不完全等于優者,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勝敗和優劣,有著相當大的正相關關系。
任何體制有利必有弊,主要是兩者必須是弊少利多才能利國利民。下面論述一下我國一黨執政的利端與弊端:
利端1.中國實行一黨制最好,其理由也是十分充分的:首先,從嚴格意義上講,中國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并非純粹的一黨執政。憲法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敝袊伯a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新中國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推翻三座大山所建立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對新中國的貢獻,以及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當然,這種領導又不是簡單的包辦,只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都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這項民主制度的最大優勢,便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中國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從而能夠把社會各方面的政治力量整合成朝同一目標作用的正向力量。各民主黨派是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親密友黨和參政黨,而不是反對黨或在野黨。各民主黨派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而不是像一些國家的反對黨或在野黨,唯恐天下不亂,專門找岔子、唱反調,一門心思攻擊對方以取而代之。而且,往往在競選首腦時,對峙的政黨的矛盾變得白熱化起來,不僅互相揭短,甚至制造騷亂。
利端2. 一黨執政有一個最大的優點,便是政策的連續性,不會像多黨制那樣由于政黨的變更而引起國內外政策的巨大變化。而且正確的決策,能夠很快執行,不會因為各種力量的牽制而中途夭折。多黨制上臺的國家首腦,往往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個師公一道符。特別是一些總統是被彈劾下臺的,其施政綱領往往會被全盤否定。雖然其憲法與法律穩定,但是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卻難以持續,除非前任首腦的主張也得到后任的認同,否則會一切推倒從來。
例如:一黨執政的最大優勢,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已經得到了最大的體現。震災發生后,黨中央發出抗震救災的號召,一呼百應,很快調動舉國之力抗震救災。而多黨制國家里,哪怕再正確的決策,如果沒有其他黨派的同意,都無法實施;有時候,即使是總統提出的方案,也可能都要延遲一年半載才獲得同意,甚至干脆被否決。
利端3. 不否認一黨執政的弊端,但卻是完全可以彌補的。也就是說,只要真正完善多黨參政的機制,使其他黨派成為決策的參與者,成為決策執行的監督者,那些弱點也并非不能克服。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即中國的一黨制是歷史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政治體制里的領導地位,是在中國革命的實踐中形成的,并在實踐中證明了其一黨執政的可行性與優越性。這一制度的形成,有著特殊的國情使然;近60年來的執政實踐,證明這一制度的確有著相當持續的生命力。這種異乎多黨制的政治模式,避免了政黨更迭可能帶來的社會動蕩。
利端4. 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已經擁有7000多萬成員,占中國人口的1/20,還囊括了國內絕大多數的優秀人才。在中國,是無法否定一黨執政的。這樣一個人數龐大的政黨,不論創造力還是破壞力,都是十分巨大的。如果強行實行多黨制,有可能引發社會動蕩。即使僥幸成功,那么各種政治勢力必將重新洗牌,如沒有眾望所歸的勢力(事實上在幾十年內除了共產黨也很難有這樣的勢力),勢必加劇社會動蕩,并幾乎是必然引發外國勢力介入,甚至會引發內戰,使國家陷入割據狀態,就像北洋軍閥時期。而中國有13億人口,一旦徹底混亂就很難平定,這無疑是災難性的。提倡多黨制,明顯脫離國情,是不切實際的設想。所以,我們所應該做的,就是繼承和發揚一黨執政、多黨合作的優良傳統,為進一步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肯定一黨執政的基礎之上,我們也不得不看到一黨執政還有些許欠缺,如以下:
弊端 1.長期以來,我國行政官員的選拔機制,都是由組織部門考察,然后由上一級黨委討論后向人大提名或者直接任命,這只是難保證官員的才德合格。且實施層級遞進制,多數官員都是熬資格熬上來的,多年媳婦熬成婆,等熬到一定層級時,就只有官僚暮氣,而難有開拓創新的朝氣活力。
弊端 2.一黨執政缺乏一個糾偏機制。人民不能通過選票告訴政黨,你的政策不符合人民的利益,你應該更正;如果你不更正,那么我們就來更正你。許多事情總是在鑄成大錯之后再糾正。
弊端 3.一黨執政反腐難度大。有人形容,黨內反腐敗,好比醫生給自己動手術,擠個膿包還可以,但要開腸破肚割腫瘤卻不行。由于是一黨執政,黨內政府內都是自己人,山不轉水轉,即使天南地北當官,也可能有一天會轉到一起來。且不說官官相護,至少說,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會互相關照,有了好處也會大家共享。因此,在黨內和政府內,很少能有真正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往往,一些腐敗的官員都是爛出了原形且被千夫所指,才會被抓出來。
以上弊端與利端都是由歷史寫出來的。一種制度的好壞、制度之間的比較都應該以利弊之間的差的大小來評價,如果一黨執政在一種情況下會比多黨執政更好,我們又怎能不分情況地要它被取代呢?而且,從當今世界民主發展的趨勢來看,人們并不把一黨執政與多黨執政作為民主與不民主的本質區別了(例如,一些保留著君主的國家也是民主制度,而君主卻是封建專制的代名詞)。一些西方勢力范圍如東南亞、南美、非洲的國家,實行多黨制以來,日子并不好過。比如東南亞,一黨執政時代,他們是全世界的經濟明星;現在呢,在世界經濟版圖上已經沒有人記得他們了。譬如俄羅斯和伊朗,是多黨制、全民普選,某種程度上,甚至比代議制民主的美國還要民主,但在美國人的觀點里,這兩個國家(包括南美的一些民選政府)仍不是民主政府。另外,一黨獨大的新加坡的民主卻是世人普遍稱道的。中國的一黨執政與多黨參政的政治協商制度同樣體現著民主,而且現在不僅加大了社會民主建設的力度,也加大了黨內民主建設的力度,民主進程受到了國際上的肯定。
總之,我國一黨執政以來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特別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非常重視民生,各種惠農惠民政策不斷實施,在精準扶貧的今天,正在更進一步建設“學有所教、 勞有所得、 住有所居、 老有所養、 病有所醫” 的五大民生工程!